与马有着不解情缘的蒙古人

艺术与文化
munkh-orgil@montsame.gov.mn
2021-04-13 12:54:30

    名叫巴·那仁巴达拉哈的青年两年前在特尔勒吉创建了“马匹收养场”。此间他从屠宰场收回了50多匹马收养。他把自己收养的马称作“大学生”,而且每个都有名字,比如,班达莱、羊头、超赫尔等等。 这些马仿佛知道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喜 欢向他撒娇,这场面看起来很可爱。他就像与人交流一样对待它们。“来,我们现 在接受采访吧!”巴·那仁巴达拉哈拉起名叫超赫尔的马的缰绳说道。 

    他在5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第一匹马,就这样与马成了“ 朋友”。刚开始自己骑马时总是摔倒,所以就索性牵着马走,甚至跟马说话,分享快乐或苦难。他发自内心地爱护马,就像尊重人一样尊重它。从那时起,巴·那仁巴达拉哈爱护马,并把自己与蒙古生活模式紧密联系起来。

    他在国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历史旅游专业硕士学位。而且他还是2013年执行修复国家级经典音乐“民族声乐”项目的主要人物之一。在忙碌的生活中,他从未忘记过将爱护和崇尚马的心得传给他人。巴·那仁巴达拉哈说,“ 如果大家爱护马不送到屠宰场的话,就不需要创立马匹收养场。我心里总是想要挽救马的一条命。当前,马在我们蒙古人的眼里就是肉。回顾我们的历史,之前从未有这种现象。 有些人可能因为需要钱,连怀孕的母马也送至屠宰场。去年 我们从屠宰场收回了8匹马。”

人是来这个世界后必要学习情感课程的旅行者

    巴·那仁巴达拉哈说,去年春天的某一晚,他梦见了从屠 宰场收回的怀孕的褐色母马与其马驹在一起奔腾。凌晨3时醒过来的他立马打电话问牧马人 该母马是否顺利生产马驹时,牧马人回答他暂时还没有。等到早上7点时,来电话说母马产下了一匹银鬃红马驹。他说,产下的那匹马驹跟他 梦见的马驹一摸一样。这彰显出巴·那仁巴达拉哈与马有着 亲密的关系,而且付出了很多心血来关爱它们。有些人批评他说,“创建不能获利的收养场有何用? !”。他回答说“创建马匹收养场的目的不在于获利,而是在于再也不让人们把马送至屠宰场、不售卖、不吃马肉,反而崇尚马,把马当作朋友,用爱对待它们。”他说,“城市里的孩子来我们收养场骑马。我努力让他们体验了解马的颜色岁数以及性格,同时感受对着马的眼睛跟它说话的感 觉。”这就是他的内心世界。

    当时笔者心里也不由自主地在想,我们的祖辈在马背上征服半个世界,现在的人们是否这样珍惜崇尚过蒙古马?! 巴·那仁巴达拉哈还说,他原来的体重是117公斤,不怎么讲究饮食也不去健身房,骑马之后体重降到85公斤。因而他建议大家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远离精神压力,通过骑马等方式尽情地接近大自然。

    巴·那仁巴达拉哈说,内蒙古人特别崇尚马,一直把马当作安达(意为朋友)。中国政 府也支持他们,并以此推动内蒙古旅游业。

    “马匹收养场”里的每匹马都期待着自己能有一个主人。如果有人愿收养马,我们讲提 出最基本的要求并签署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就是“您要经常来收养场看望自己收养的 马。可以骑它,也可以带着家人来看它,甚至可以带吃食来喂它们。”截至目前,收养场 里的50多匹马当中仅有四匹马有主人。这些马当中有县医院医生的马,也有参加速度比赛 获得过50多枚奖牌的马。

    巴·那仁巴达拉哈最后说,“马匹收养场里的工作人 员们一直观察并照顾老马,就 像照顾老人一样。兽医给它们输液以及进行其他必要的治疗。真的很希望蒙古人民多爱 护和崇尚蒙古马,这样我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