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医生能力达到世界水平
社会
在国立第一中央医院日前举办《冠脉生理与超声诊断》国际培训。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第三大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2021年健康指标统计,住院率为每万人均有963人,死亡率为每万人均有19人。
35-55岁年龄段劳动人口中男性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其促成因素包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缺乏锻炼、饮食、工作和生后压力和社会经济地位。人们有必要预防,及早发现和诊断,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脂肪代谢。
国立第一中央医院心脏中心临床教授哈·巴特米嘎玛尔说,“我院心脏中心与心脏血管内外科协会联合举办“冠脉生理学与超声诊断”国际研讨会。本次培训的特点是,从被子植物实验室直播,操作医师与受训的医师直接互动。使用现代iFR和FFR设备来进行冠状动脉生理及其狭窄评估,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并诊断是否需要介入支架。此外,在血管变窄的区域中植入扩张器。扩张器的优点是它们固定在血管壁上,并且可以使用超声波诊断和治疗血管狭窄的解剖结构。我们从2022年开始引入这项治疗技术,今天已达到国际培训的水平。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医生和科学家参加了此次培训,成功线下和线上组织了此次培训。”
在蒙古国国立第一中央医院首次对20例在血管超声控制下主动脉球囊和泵辅助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了往外出流量。对此,该院心脏中心主任、临床教授鲁·安赫巴雅尔说,“国立第一中央医院心脏单位已有49年的历史,“心脏中心”成立于2020年”。由此,心血管诊疗和服务种类增多,我院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和服务种类也有所增多。其中之一是“埂塞科”。根据卫生部长第A/154号命令,向七个省和首都四个地区人口提供此类护理和服务。截至今天,已有超过2,000名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诊断和治疗。此前,此类护理和服务仅在第三中央医院提供。”国立第一中央医院、国立第二中央医院、国立第三中央医院和中央军区医院的30余名医生和地方医生参加了培训,期间对7例患者进行了基于先进技术的心内膜诊治,使培训更有收获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