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游牧风俗”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与文化蒙通社乌兰巴托12月6日电,据文化体育旅游与青年部新闻办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于12月2日至7日在巴拉圭共和国亚松森市举行。
上述常会上,经以100% 委员的投票表决通过了蒙古国提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蒙古游牧风俗”遗产。
蒙古族游牧风俗是蒙古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16项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赞赏千百年来,游牧蒙古人与自然、气候、生活模式、畜群结构和特征结合创造和传承的“蒙古游牧风俗”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稳定、食品安全、健康和社会谐相处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批准并正式确认上述遗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游牧风俗遗产是包括迁徙时选择牧场、选迁徙日期、装卸、清理住所、搞请求新住地仪式、将草场资源及承载能力与当地牧民所放牧的牲畜结构、头数、野生动植物分布和牧场结合起来放牧以及环保等许多传统知识的习俗。
就这样,蒙古人的文化价值观如此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其丰富性进一步得到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