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拉丁美洲合作论坛(FEALAC)和蒙古国

政治
i.lhagvadulam@montsame.gov.mn
2025-08-20 14:13:43

    蒙通社乌兰巴托8月20日电,蒙古国当选2025-2027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EALAC)的轮值国,并将于本月20日至22日举办该论坛第十次外长会议及高级官员会议。就此,向读者分享一篇由科学博士顶·乌兰巴雅尔教授撰写的文章。

    在现代多边外交领域中呈现新趋势、新变化。其中包括军事外交或维和行动、预防性外交、应急与危机应对、快速反应、区域一体化等等。这些新趋势和变化连在一起,形成了跨洲合作的新格局。

    此外,还有美蒙日三边会晤、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中国+中东欧国家会晤、中国+非洲合作论坛、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论坛等等。外交活动参与者不断扩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日益增多,经贸、投资、金融、信贷、信息通信技术、卫生、环境和生态等领域都发挥着新的作用,经典或传统的外交手段已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在经过及逆行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进程对外交的渗透日益加深,数字外交、数字大使馆、数字大使、网络自由和数字秘书处等自然而然形成。推特和脸书上的外交开始对各国公民看法和选举进程产生强烈影响。显然,社交媒体网络是颜色革命的主要推动力。数字化正在强力地渗透到国防和情报机构的活动中。

    这些不仅体现出多支柱外交的新趋势,也内涵着多维度外交的范式。此外,中等强国合作体正致力于坚持通过相对独立于大国来领导和解决的外交政策。在此,我们想分享一下作为跨洲合作新模式的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EALAC)与蒙古国间合作。

    东亚-拉美合作论坛主要成员包括东盟及10个成员国、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在另一方面,作为拉丁美洲正式成员的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以及准成员国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圭亚那、苏里南以及观察员国墨西哥和新西兰;拉美最大的自由贸易一体化市场——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安第斯山脉关税联盟(安第斯共同体: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以及加勒比国家联盟的部分成员国等。因此,对于蒙古国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国加入东亚-拉美合作论坛

 

    2010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外长会议上,蒙古国加入该多边外交活动的正式成员。随着加入东亚-拉美合作论坛,蒙古国成为该多边机制的第34个成员国。蒙古国外交部国务秘书丹·朝格图巴特尔率领的代表团出席了上述会议,并代表政府发表讲话,对蒙古国加入东亚-拉美合作论坛表示感谢。

    我国代表团强调,蒙古国加入跨太平洋机制并参与其相关活动,并且致力于积极参与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合作的蒙古国多支柱外交政策符合国家利益。蒙方表示,愿参与东非拉美合作论坛框架内实施的项目和计划,并就各种发展问题互换经验。此外,表示在会议框架内愿同拉丁美洲国家在肉类出口和采矿领域开展合作,并加强对无出海口国家的联系。

    当时,在蒙古国外交部国务秘书丹·朝格图巴特尔出席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外长会议期间,分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杨洁篪、泰国外交部长比罗苗·喀什、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大臣贺南洪以及古巴外交部副部长马科斯·罗德里格斯·科斯塔举行了会谈。会谈中,各方一致强调,将继续在这一国际机制以及在双边机制框架内展开积极合作并相互支持。在与泰国外交部长进行的会谈时,泰方强调,愿加大对蒙古国的援助和支持力度,并表示,使蒙古国学生参与短期和长期培训。

    第八届东亚-拉美合作联盟外长论坛于20178月在韩国釜山举行,会议批准了FEALAC行动计划。此外,会议还通过了《釜山宣言》。蒙古国外交部副部长巴·巴特策策格出席该论坛并在FEALAC部长级会议全体会议上发言时强调了东亚-拉美地区国家扩展各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她指出,蒙古国在农业、矿业和旅游业领域拥有合作潜力,并表示,支持FEALAC行动计划、FEALAC基金会和《釜山宣言》。她还强调,FEALAC已成为加强东亚与拉美国家之间合作与相互理解的常设对话机制。


    期间,巴·巴特策策格副部长分别会见韩国外交部长康京和、阿根廷外交部长豪尔赫·马塞洛·福列、巴拉圭外交部副部长奥斯卡·卡韦略·萨鲁比和墨西哥外交部副部长卡洛斯·伊卡萨·冈萨雷斯,就双边合作关系问题交换意见。巴·巴特策策格副部长与阿根廷外交部长豪尔赫·马塞洛·福列还签署了蒙古国与阿根廷共和国关于互免持外交、公务和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约有20个国家的部长级、副部长级代表以及一些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此次东亚-拉美部长级会议。

    2013年,蒙古国驻泰国大使其·巴特图木尔出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六届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EALAC);2015年,蒙古国外交部多边合作局局长格·巴特同嘎拉嘎出席在圣何塞举行的第七届论坛;2019年,蒙古国特别大使代理贡·阿玛尔图布辛出席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举行的第九届论坛。由于新冠疫情, FEALAC21届高级专家会议于20211130日以线上方式举行,蒙古国外交部美洲、中东和非洲局副局长达·尼玛和专家巴·布彦加尔嘎拉等代表出席。

结论:跨洲合作与多维外交

    蒙古国为新型多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了蒙中俄三国高层常设机制(2014年),加入了东盟地区论坛(1998年)、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主宾国地位(2000年),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000年)、成为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2002年)、亚洲合作对话成员(2004年),与欧盟签署了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2013年),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亚欧会议(2006年)、东亚拉美合作论坛(2010年),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签署了合作联合宣言(2007年),成为欧安组织第57个成员国(2012年),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立伙伴关系(2000年),以观察员身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2004年),与欧亚经济联盟启动自贸谈判,提出加入东盟加三机制的倡议(2013年),在第二渠道外交活动框架内将乌兰巴托对话扩展至1.5渠道(2018年),2007年、2009年、2018年在乌兰巴托市举办日朝调解会谈,2014年举办美朝调解会谈,建立蒙古、美国、日本三边会谈模式(2015年、2017年、2018年、2020年),2009年在乌兰巴托成立具有联合国地位的国际组织内陆发展中国家研究Think Tank中心,成为亚投行创始21个成员国之一(2014年),这都是多维外交的明显体现。

日朝斡旋会谈于2007年、2009年、2018年在乌兰巴托举行,美朝斡旋会谈于2014年举行。

    1999年,蒙古国与联合国签署了关于派遣军队的《谅解备忘录》,2002年议会通过《关于派遣军人和警察人员参加联合国维和及其他国际行动的法律》,从而为蒙古国武装力量参与维和行动奠定了法律基础。同年蒙古国军人开始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蒙古国武装力量坚持参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和行动。截至2021年,在向联合国派遣军队的124个国家中排名第17位,在派遣女性维和人员的112个国家中排名第17位,在东北亚国家中排名第一。蒙古国军人曾在联合国五个维和行动中执行任务,包括南苏丹、西撒哈拉、刚果、苏丹北达尔富尔州和苏丹比耶州,共有886名军人参加。此外,蒙古国平民和民警自2016年开始独立参与该行动,这是军事外交的明显体现。

    蒙古国作为北约“全球合作伙伴”计划下的“联系国”开展合作,自20123月起,通过“个别针对性伙伴关系”计划深化了双方合作,该计划于20204月得到续签。蒙古国一直支持由北约主导保障阿富汗国际安全方面的努力。

在多支柱外交政策框架内,应为多维度的,蒙古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是多维度的,不仅发展与两大邻国的关系,而且发展与有影响力的民主国家、发达国家、联盟国家以及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积极发展与亚欧会议和东亚拉丁美洲合作论坛跨洲合作框架内的关系与合作。

    蒙古国可以在东亚拉丁美洲合作论坛框架内实施第三邻国政策。如,可与战略伙伴国日本、全面伙伴国韩国和广泛伙伴澳大利亚在经贸领域、与拉美地区的巴西开展农业合作、与智利开展矿业合作等,建立新的独立合作渠道或模式。

    第三邻国政策是一种软实力政策,正如学者约瑟夫·奈所指出的,软实力是一种政治政策工具,它避免胁迫或强制强加,而是通过历史、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合乎道德的外交政策领导力来吸引其他国家,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蒙古国的无核武器地位虽然在20129月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政治保证,但尚未通过国际法确认。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领域同东亚拉丁美洲合作论坛展开新的合作契机。这是因为,19672月,墨西哥城《特拉特洛尔科条约》宣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根据国际法成为无核武器区。19951215日的《曼谷条约》也同样将东盟地区确立为无核武器区并得到国际法确认。对于蒙古国而言,得到上述已将本地区宣布为无核武器区并通过国际法确认的国家支持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还可在文化艺术、教育、旅游等领域推动合作,并通过大学之间的师生交流项目加以落实。

    一个小国积极多管齐下的外交政策和多维度的外交本身就是一种防御力量。蒙古国作为一个内陆小国、不发达国家、与全球市场隔绝、依赖发展援助的地缘政治地位已过时。

    2011年,蒙古国经济实现了17.8%的惊人增长,美国网络杂志《外交家》曾将蒙古国描述为一匹在巨熊和巨龙之间奔跑的矮马pony),这一比喻显然远远不够贴切。如今,蒙古国可以称之为“骑马疾驰者”,也就是说, 蒙古国正逐渐接近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与市场,同时其丰富的矿产、原材料和能源资源已得到确认,这不仅吸引了国际社会、邻国、大国以及跨国共同体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方面的高度关注,也带来了巨大的新机遇以及必须正视的新风险。

Холбоотой мэдээ